2014年,在第6屆國際薄膜晶體管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CAD-TFT 2014)上,中山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聯合工程學院(SYSU-CMU Join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簡稱JIE)Kai Wang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提出了雙柵極光電薄膜晶體管“智能像素”的概念,將有望降低X射線對于病人尤其是兒童和嬰幼兒群體的輻射致癌風險。
自X射線被發現后,X射線成像在疾病診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X射線透過人體時,被人體器官不同程度地吸收,通過人體后的X射線量不一樣,這樣便攜帶了人體各部分密度分布的信息,醫生可據此判斷人體某一部分是否正常。但X射線具有放射性,檢測中過多的劑量會損傷人體正常器官。特別是對于兒童和嬰幼兒群體,X射線引發的癌變幾率是成人的3~4倍。因此,為使X射線能夠更加安全運用到兒童和嬰幼兒群體,迫切需要降低劑量,同時提高系統的成像能力。
Kai Wang團隊提出的雙柵極光電薄膜晶體管“智能像素”的概念,通過在數字平板X射線探測器的單個器件結構及工作原理上進行建模以及模擬計算研究,發現“智能像素”節省了像素面積,提高了分辨率,且借助晶體管本身的放大效應,完成了像素內部放大功能,實現高靈敏度低劑量X射線成像,為X射線安全應用到兒童和嬰幼兒群體帶來希望。
同理,在小動物CT方面也有較大的突破。巨納集團聯合合作伙伴牛津儀器X射線源事業部,長期致力于低劑量微焦點的X射線源開發工作,為小鼠等動物的檢測CT提供更高的要求的X射線源,并建立了“華東區XTG服務中心”,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牛津X射線技術中國服務中心” 。旨在為中國的牛津儀器X射線源的客戶提供更迅速的供貨渠道、更便捷的售后服務、更全面的技術保障。